一 、广东地区的情况和余汉谋的防御部署
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部,北与湖南、江西接壤,东北与福建 相邻,西靠广西,南濒南海,与越南为邻,与马来西亚、菲律宾隔海相 望。境内陆势北高南低,河川纵横交错,水陆交通比较发达,对大兵团 作战,既有有利条件,又有不利因素。海岸线长,东有汕头港,西有湛 江港,中有黄埔港,是中国远洋航运和军事运输的优良海港。沿海岛屿 众多,有些岛屿是海上交通要冲和控制南海战略水运的重要依托。广州 市是广东省的省会,华南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中国的南方门户和 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
广东是富有革命传统的地区,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。这些 人民武装在解放战争后期有较大的发展,除琼崖纵队外,还有粤赣湘边纵队、闽粤赣边纵队、粤桂边纵队、粤中纵队、粤桂湘边纵队,是配合 和支援野战军进军广东的重要力量。
国民党统治集团对广东十分重视。早在1949年1月21日,蒋介石“引 退”时,就任命总统府参军长薛岳为广东省政府主席,陆军总司令余汉 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。薛岳、余汉谋上台后,竭力扩充兵力,重建第 62、第63、第64军,并把全省的15个保安团扩编为5个保安师(辖20 个保安团),以加强据守广东的兵力。2月至4月,国民党政府陆续由南 京撤至广州,代总统李宗仁、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总长顾 祝同等军政要员,云集广州。8月23日,李宗仁召集广东、广西军政要 人陈济棠、余汉谋、薛岳、白崇禧及顾祝同举行会议,商讨两广合力固 守广东问题,要求余率部“巩固粤北,确保广州”。会议还要求白崇禧与 余汉谋加强湘粤边境的联防,以增强防御力量。31日,国民党政府又将 广州绥靖公署改为华南军政长官公署,任命余汉谋为华南军政长官,统 一指挥广东境内陆海空军,7月至9月,蒋介石也以国民党中央非常委 员会主席名义,先后3次飞往广州,召集国民党军政要员制定《扭转时 局方案》,企图“全力保卫广州”①。9月8日,蒋介石致电顾祝同:“应集 中现有驻粤兵力,保卫广州革命根据地,为目前剿共军事革命战略之最 高指导原则,如有余力,则可扩大范围,以期保卫华南……故对现驻粤中之第五十、第三十九、第六十三、第一○九军之建制,切莫再分割使用, 以免陷于被动,为匪各个击破。今后一切部署,均应准此原则实施,切 莫举棋不定,俾确保革命基地。”
当时,据守广东境内的国民党军,共有正规军3个兵团11个军,12 万余人,另有地方武装2万余人,总兵力约15万人。余汉谋遵照国防部 的指令,将其主力置于粤汉铁路的广州至曲江(今韶关市)一线,形成 三道防线,控制湘赣入粤的铁路、公路及水路咽喉,企图阻止解放军进军广东。其兵力部署:以第39、第63军防守曲江、始兴、南雄、乐昌, 构成第一道防线;由赣逃粤的沈发藻第4兵团(辖第23、第70军)布防 英德、翁源地区,构成第二道防线;由青岛南撤的刘安琪第21兵团(辖 第32、第50军)防守花县、从化,构成第三道防线;第109军及警卫团 等防守广州市。另以胡琏第12兵团(辖第10、第18军)位于潮安、汕头, 策应广州方面作战。第62、第64军分别位于湛江、海南岛,保障其通往 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退路。上述计划一旦破产,则逃往雷州半岛、海南 岛或广西。
二、东路军进军广东的部署和战役准备
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和部署,四野前委决定: 以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3、第14、第15军,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 43、第44军和两广纵队共22万人组成东路军,执行解放广东的任务。7 月17日,四野前委向中共中央军委报告进攻广东作战计划:邓华兵团准 备以两个军经赣州、南康入粤,担任歼敌任务。陈赓兵团以两个军经遂川、 桂东,准备出仁化、乐昌,到桂东后如见攸县、茶陵国民党军不退,则 直向郴州、永兴前进,准备由南向北切断国民党军退路;到桂东后,如国 民党军已撤退,即经汝城向仁化、乐昌前进,其另一个军经崇义、上犹 向始兴前进。曾生部现在河南亦拟经赣入粤。21日,中共中央军委复电 林彪、邓子恢、萧克、赵尔陆并告刘伯承、宋任穷(宋任穷:当时任南京军管会副主任。)、张际春、李达及华 南分局:“(一)同意你们七月十七日电(二十一日才收阅)整个部署方针。 (二)陈赓与邓华分两路入粤是对的,但请注意桂东桂阳道路、粮食情况。 如有困难,则陈赓之重武器及大行李可循邓华道路南进,而邓华则除南 始大道外,可在东侧找一条辅助路。(三)陈、邓入粤后,准备以陈兵团 从北江、邓兵团从东江(可能须先占惠州)两路攻广州,而在攻广州之 前,两兵团各须在北江、东江休整一短期(例如半个月至一个月),与华南分局会合,商定接管广州及全省的整个部署,并配备干部。以上请转 知陈、邓注意。(四)陈邓两兵团速与华南分局方方电台沟通联络,并与 军委通电。(五)华南分局迅即由梅县移至南雄,迎接陈、邓,会商一切。 (六)此间当令叶剑英同志提早赴粤。”22日,四野前委电令第4、第15兵 团:第4、第15兵团的行动,即按中共中央军委7月21日电执行,两兵 团归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统一指挥。
中共中央为加强对广东、广西地区的党政军工作的统一领导,于8 月1日任命叶剑英、张云逸、方方分别为华南分局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书 记。华南分局受华中局领导。9月上旬,叶剑英到达江西赣州,8日,中 共中央致电叶剑英、方方、陈赓、邓华:陈赓、邓华两兵团向南进军,“第 一步进至韶关、翁源之线,准备在该线休息若干天,然后夺取广州”。“我 陈邓两兵团应争取于十月下半月占领广州。”
9月7日叶剑英在赣州召开作战会议。参加会议的有方方、陈赓、郭 天民、刘志坚、邓华、赖传珠、洪学智、萧向荣、曾生、雷经天等。会 议正确分折了形势,进一步研究了解放广东的作战计划,并于8日电报 中共中央军委和林彪、邓子恢:“(一)解决广东问题,我们依照军委意图, 先行消灭北江、东江之敌,进占曲江、惠阳,创造和平解决条件,争取 和平解决。同时,准备对付坚守广州顽抗之敌。(二)集结,因四兵团与 十五兵团相隔过远,为求得同时展开齐头并进,突然实行钳形合围,必 须先行集结。集结地区,十五兵团南康、信丰地区,四兵团除十五军先 行集结南雄地区外,主力待十五兵团通过,集结于仁化、汝城之线。两 广纵队集结于兴国以南地区。以上于九月底可集结完毕。(三)作战方案:1.如敌扼守曲江、英德之线顽抗时,四兵团除以一部由铁道西迂回敌之 左侧外;主力沿粤汉路及东西两侧并进。十五兵团由三南(三南,指今全南、龙南、定南。)插至英德或以 北断敌归路,求得歼灭敌之四个军。以两广纵队经惠阳向南迂回,并相 机占领惠州。视情况必要时,以一个军加强之。华南分局主力则积极向潮汕方向佯攻,牵制与迷惑敌人。2.如敌集中主力退守广州、虎门时, 我决以四兵团沿粤汉路南下,进至广州以北、以西,十五兵团进至广州 以东,两广纵队则插至广州以南,截断广州、虎门间之联系,合力聚歼 广州之敌。华南分局部队仍监视与钳制潮汕之敌。3.由赣州经曲江、翁源、 从化至广州及由南康经龙南、和平、河源至广州之两条公路干线,由四、 十五兵团工兵部队分工抢修,以利交通。(四)建议叶飞兵团攻占厦门后, 指挥一部出汕头、梅南作战,最好同时动作,并向东佯动,以资配合。”
中共中央军委12日电复叶剑英、陈赓:“两兵团第一步集结并休息数日, 第二步齐头进至曲江、翁源地区并休息数日,第三步协力夺取广州,除 此以外均同意。”
陈赓根据中共中央军委9月8日的指示和赣州会议的决议,于9月 29日向中共中央军委和林彪、邓子恢报告进军广东的作战部署:“(一)以 四兵团为右路军。于九月三十日起,先后自桂东、上犹、南雄、始兴地区 分路出发,顺路扫歼汝城、乐昌、仁化之敌。如敌扼守曲江、英德、翁 源地区,除十四军主力沿北江西岸,经英德、清远地区直插三水,截断 广州敌西退道路外,兵团主力于十月九日拂晓开始从东西南三面攻歼曲 江之敌,然后迅速南下,协同十五兵团(缺四八军)歼灭英、翁地区之 敌,尔后直迫广州。如敌不守曲、英、翁地区,则迅速协同十五兵团,于 十月二十日进至三水、高塘圩、归龙市之线,形成对广州西北面之包围。
(二)以十五兵团为左路军。于十月一日自南康、信丰地区出发,十月八 日进至翁源以东地区,依情况出英德南北之线。如英德敌坚守,则协同右 路军合歼之。如敌南撤,则协同右路军迅速南下,于十月二十日进至龙眼 洞、车陂之线,形成对广州东北及东面之包围。(三)以两广纵队、粤赣 湘边纵队、粤中纵队组成南路军,由曾、雷、林(曾、雷、林,指曾生、雷经天、林平,当时分别任两广纵队司令员,政治委员,粤赣湘边纵队司令 员兼政治委员。)统一指挥。两广纵队于 十月十日自和平地区出发,粤赣湘边纵队自龙川和粤中纵队自高明地区出 发,于十月二十日前进至东莞,冲破顺德、佛山之线,截断广州敌南退道路,等待主力部队歼灭之。”陈赓的这个部署,是针对余汉谋部在曲江至广州 一线层层设防的特点而制定的,先夺取曲江、翁源,尔后攻占广州,力求 在广东境内歼灭余汉谋集团。中共中央军委于10月1日电复陈赓:“同意 你们向广州进攻之部署。”
中共中央军委批准进攻广东的作战计划以后,华南分局各级党委、 政府和参战部队开展了紧张的准备工作:(1)9月11日至19日,由叶剑 英主持在赣州召开华南分局扩大会议,研究接管城市政策、农村政策和 省、市政府,各级军管会,广州警备司令部领导机构的组成及干部配备, 以及支前工作等问题。并于9月16日、10月1日分别发出华南分局《关 于支前工作的决定》和《告广东人民书》,号召华南各级党政军民紧急动 员起来,把支前工作作为当前最紧急的中心工作,以全力支援解放军入 粤作战,争取这一战役的迅速完成。要求粤北地区成立粤北指挥所,各县、 区成立支前司令部,主要领导必须参加支前工作,整个支前机构必须实行一元化领导。(2)广东各游击纵队做好配合和支援野战军进军广东的 准备:安排兵力守卫铁路、公路和桥梁,防止国民党军破坏;开展游击战, 袭扰国民党军,侦察其动向,为野战军提供准确的情报;对有可能瓦解 的国民党地方武装,做分化瓦解工作。同时,协助地方党组织,发动和 组织人民群众筹粮和修复道路,组织修路队、运输队、担架队、向导队、 慰劳队、缝纫组、煮饭组;在交通要道上搭彩门,张贴标语,欢迎野战 军入粤;沿途设立指路牌、粮站、茶水站、慰劳站,保障野战军顺利通行。 (3)第4、第15兵团进行休整,恢复体力,突击治疗病员;进行进军广 东的政治动员和尊重地方党委、游击队及遵守城市政策等教育;进行山 地、河川战斗的战术训练;部队进行轻装等。
9月中旬参战部队休整结束,开始向湘粤赣边预定地区集结。右路 军第4兵团经大庾向汝城、仁化开进。其先遣第45师越过大庾岭,与粤 赣湘边纵队北江第2支队在粤赣交界处的梅岭关会师,24日,该师在北 江第2支队协同下袭占南雄,并争取国民党始兴县县长兼县自卫总队队 长饶纪绵率部1300余人起义。左路军第15兵团在司令员邓华、政治委员赖传珠指挥下,由赣州向南康、信丰开进。南路军两广纵队由兴国向 和平开进。30日前,各路军到达战役集结地域,并积极进行攻击的准备。
三 、解放广州
当第四野战军主力进行衡宝战役时,白崇禧急忙将其湘粤边境的第 46、第48、第97军北调,“湘粤联合防线”即告瓦解,白崇禧、余汉谋 两集团遂形成各自为战的态势。10月2日,进军广东的解放军按照预定 部署,向余汉谋集团发起攻击。右路军第4兵团分三路进击曲江:第14 军在湘南支队配合下,由湘南汝城出发,奔袭乐昌,先头第40师及军侦 察营,以每日75公里的速度南进, 一部进至曲江西南的下庙背,阻击余 汉谋部第39、第63军西逃;第13军在赣南支队的配合下,由大庾出发, 奔袭仁化;第15军在北江第2支队配合下,由始兴向曲江挺进。左路军 第15兵团第43、第44军由大庾、龙南出发,向翁源、新丰挺进。
解放军突入粤北,逼近曲江,李宗仁大为震惊。10月4日,他召集 余汉谋、薛岳等开会,研究加强广州前哨英德地区的防守力量。会议决 定第39军由曲江调至英德以南地区,留第63军守曲江。
6日,第14军袭占乐昌,第13军占领仁化,第15军占领周田,续 向曲江攻击前进。粤赣湘边纵队一部占领翁源,与左路军第43军胜利会 师。防守曲江的第63军惧怕被歼,弃城而逃,第15军遂于7日进占曲江。 翁源、曲江的解放,使粤北大门洞开,各路军冒着大雨,沿着通往广州 的道路,奋勇追击。9日,第14军占领乳源后,向英德攻击前进。第15 军第45师在沙口击溃第39军一部,逼近英德。第43军进占官渡、青塘后, 向佛冈推进。第44军进占新丰。两广纵队占领龙川,向南疾进。
余汉谋为迟滞解放军向广州推进,急忙将其南撤的第39军置于英德 和佛冈地区,将第63军置于清远,与防守从化、花县的第50、第32军 以及驻增城的第109军,构成一道“最后防线”,以确保广州。余汉谋、 薛岳还在广州市召开大会,声言要“誓死保卫广州”“决与广州共存亡”。
陈赓获悉上述情况后,令各路军乘余汉谋部署尚未就绪之际,展开全线攻击。各部队不顾疲劳饥饿,昼夜兼程,长途奔袭。第4兵团第15 军第45师于9日22时占领英德县城。11日,又攻占连江口车站,歼守 军870余人。12日,第14军第40师奔袭清远,防守清远的第23军第 211、第213师弃城而逃。13日,第40师进占清远县城。
第15兵团第43军第127师于10日冒着滂沱大雨,踏着泥泞崎岖的 山路,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,奔袭佛冈,于当日黄昏进至城郊,包围 佛冈的第39军第307团。11日16时,该师发起攻击,战至19时,全歼 该团。12日,第128师向花县(今花都市)奔袭,13日拂晓占领花县。 第44军第132师于12日向广州东北的良口、从化追击,途中歼灭守军 一部,继而沿广从公路(广州一从化)向广州疾进。第44军第131师于 13日攻占增城县城,接着又占领石滩火车站。至此,左路军从北、东两 面逼近广州。
当第4兵团占领英德、逼近广州之际,第12兵团在湖南祁阳以北地 区包围了白崇禧部4个师。四野前委判断湘南地区白崇禧部兵力尚占优 势,为增大歼敌兵力,10月10日7时致电中共中央军委:“由衡宝线南 退之敌第七军、四八军主力共四个师,已被我包围于祁阳以北地区,敌 战力甚强,敌其他各军亦正回头北援,我十三兵团正由芷江东进,但一 时赶不到,而我在祁阳以北兵力没有迅速歼灭敌之绝对把握。因此,祁 阳以北战役必须相当时日才能解决。韶关至广州线之敌主力正向铁路以 西撤退,广州必将放弃。建议陈赓兵团即由现地(英德韶关线),沿公 路直向桂林、柳州之线前进,借以增大消灭桂敌的计算。目前似应以集 中兵力歼灭白匪为主,否则今后兵力分散各省,而敌兵力反形成集中, 则使战局甚为拖延,如何盼即复。”同日23时,中共中央军委致电林 彪、邓子恢、谭政、萧克、赵尔陆,并告叶剑英、陈赓:'完全同意你们 的提议,陈赓兵团即由韶关、英德之线直插桂林、柳州,断敌后路,协 同主力聚歼白匪。此计划如能实现可以大大缩短作战时间,请即径令施 行。''邓华兵团及曾生林平等部独力相机夺取广州。如何部署,由叶、 方、邓、赖筹商电告。”11日13时,叶剑英、陈赓致电林彪、邓子恢等并中共中央军委:“四兵团为了执行断敌后路的任务,如向桂林直线距离 有一千三百里,以时间计算不如十八军、四六军及十三兵团来得快。因 此,我们意见,四兵团不如直下三水,打下广州后,不停留地用水路运输, 经梧州直取南宁。广州敌人增加了胡琏兵团,四兵团不参加,仅邓赖兵 团的两个军(六个师)及曾雷林平部,则时间拖长了。因此,四兵团如 立刻向桂林、柳州前进,实际上仍须集结队伍重新动员的时间, 一方面 路远赶不上,另一方面广州不能获得迅速解放,有两头失当的顾虑。”11 日21时,林、邓、谭、萧、赵致电中共中央军委:“在广东敌人不与我作 正面战斗的情况下,我们仍主张暂不夺取广州,以免促成粤桂敌人之集中。 目前只以邓华兵团留广东打运动战,歼灭敌之有生力量。 ……但如敌守 广州或我军有可能在广州或广州以外求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时,则陈赓 邓华两兵团仍继续向广州前进,达到歼敌目的。在对粤敌企图未判明前 和我军能否抓住敌人未证实以前,陈赓邓华两兵团目前仍继续照原计划 向广州前进。”12日6时,毛泽东复电林彪,并告叶剑英、陈赓、方方、 邓华、赖传珠及刘伯承、邓小平、张际春、李达:“你们十一日二十一时 电的意见很好,即如敌守广州或我军有可能在广州或广州以外求得消灭 敌人有生力量时,则陈邓两兵团仍继续向广州前进。但请陈邓注意先以 必要力量直出广州、梧州之间,切断西江一段,断敌西逃之路,不使广 州敌向广西集中。如查明广州一带之敌向广西逃窜时,陈赓兵团即不停 留地跟踪入桂。如广州一带之敌并不向广西逃跑,则陈邓两兵团仍执行 原计划占领广州不变。'12日,随着湖南祁阳以北地区围歼战的胜利结束, 四野前委建议并经中共中央军委同意,第4兵团仍继续向广州进军。
李宗仁见解放军逼近广州,城破已在旦夕,于10月11日召集行政 院长兼国防部长阎锡山、参谋总长顾祝同和薛岳、余汉谋以及广州卫戍 司令李及兰开会,作出了总统府、行政院撤至重庆和广东省政府撤至海 南岛的决定。接着,顾祝同于12日晚在余汉谋公馆召开紧急军事会议, 决定把防守广州的部队撤至雷州半岛和海南岛。会后,李宗仁逃往桂林, 阎锡山、顾祝同逃往台湾,余汉谋、薛岳逃往海南岛,整个广州陷入一片混乱之中。14日,余汉谋部在撤逃之前不仅炸毁白云、天河机场和石 井、石牌、黄埔等地的军火、军需仓库,还炸毁了广州市内的海珠铁桥, 死伤群众2000余人。
陈赓于14日12时获悉广州守军主力西逃,遂迅速调整部署:右路 军第14军由清远直插三水,切断第63、第109军西逃的退路;第13、第 15军沿北江东岸南下,追击西逃的余汉谋集团。南路军两广纵队从博罗、 惠阳越过广九铁路(广州—九龙)插至虎门,阻击沿珠江南逃的余汉谋 集团主力。左路军第43军一部攻占白云山、五雷岭等山头阵地,主力沿 广花公路(广州—花县)向广州市区攻击前进;第44军一部沿广增公路(广 州—增城)、一部沿广九铁路向广州市区攻击前进。
第43军第128师第382团分两路沿广花公路,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 度向广州市区疾进,14日19时半进至东北郊沙河圩,然后由黄花岗、大 北路(今解放北路)突入市区,21时,占领总统府、行政院、省政府、 警察局等机关。接着,又在黄沙火车站歼灭未及逃跑的国民党军1000余 人。与此同时,第44军第132师第396团亦从东郊进入广州市区。至此, 广州市宣告解放。
第40师由清远乘船南下,先头第118团于14日拂晓在黄塘村附近 上岸后,立即向三水疾进,15日占领三水城,当晚又占高要,从而截断 了余汉谋集团主力西逃广西的要道。
在左路军解放广州的同时,南路军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经河源、 博罗,直插惠阳,解放了东江两岸的广大地区,并在博罗县龙华地区包 围了第109军第154师,迫使该师副师长率领官兵3300余人投诚。尔后, 两广纵队、粤赣湘边纵队即向东莞、虎门挺进,切断广州溃军沿珠江南 逃的道路。
四、阳江、阳春地区围歼战
广州解放后,余汉谋集团除部分乘船从珠江口逃跑外,大部从陆地 向粤西逃窜。为将该集团主力歼灭于粤境。10月15日,即解放广州的次日,陈赓、郭天民、刘志坚( 郭天民、刘志坚,当时分别任第4兵团副司令员、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。)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并四野前委:“广州敌已 向南及西南撤退。我左路军昨(十四日)晚十九时三十分进广州。为避 免混乱,右路军(四兵团)不进广州市,继续向南及西南追击。”四野前 委考虑到第4兵团与余汉谋集团距离较远,如第4兵团追赶不上,反而 促成余部逃窜广西,与白崇禧集团聚集,故于同日复电陈、郭、刘并报 中共中央军委:“如你们已追不上敌人,则望停止追击。关于广西作战须 作整个的部署与配合,然后再统一行动。”毛泽东于17日复电林彪并告 叶剑英、陈赓:'广州敌逃跑方向,不是向正西入广西就是向西南入海南岛。 我四兵团似应乘胜追击,直至占高要、德庆、封川、高明、新兴、云浮、 郁南、罗定等县,必要时并占领梧州,然后停下来休整待命,听候你的 统一部署入桂作战。因为占领上述诸县, 一则可能歼灭逃敌一部或大部, 使十五兵团易于攻取海南岛,消灭残敌,平定全粤;二则即是对于入桂 作战完成了部队的展开。”四野前委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,于18日12时 致电叶剑英、陈赓并报毛泽东:“四兵团行动,盼按照毛主席十七日电执行。 如能追上敌人,则继续猛追歼敌,如确实已无追上可能时,则可勿追击, 以免粤敌主力尔后易退南宁与云南。”
17日,陈赓获悉从广州撤逃的余汉谋集团,除第63、第109军沿西 江向粤桂边境逃窜以外,其余的第21兵团、第4兵团残部和第39、第 62军正向粤西的阳春、阳江方向溃退。即令第14军军长李成芳指挥第 14军(第40、第41、第42师)、第15军(第43、第44师)和第13军 第38师共6个师,在粤中纵队配合下,分路向阳江方向追击;令第15军 第45师向江门方向追击;令第13军(欠第38师)向罗定、茂名推进。 陈赓要求各追击部队,对溃逃的第21、第4兵团等部,应以精干部队平 行追击和超越追击,从两翼前出,断其退路,协同尾后追击部队合围聚歼。
为争取时间,李成芳根据各师当时所在位置,以第42师(欠第124团)及第40师第120团为西路,由三水经高要、阳春迂回阳江西侧,切 断余汉谋部入桂退路;以第41师(欠第123团)及第40师第118团为中路, 由三水经高明直出恩平,向阳江追击;以第43、第44师为东路,由佛山 经鹤山(今鹤城镇)、台山插至阳江南侧,防止逃军从海上逃窜;以第38 师为预备队,随西路跟进。
第4兵团从江西出发,进击广东,连续行军作战已20多天;广州解 放后又急速追歼逃军,部队相当疲劳。各追击部队所经过的地区,多为 山地和水网稻田地带,交通不便,加之连日阴雨,道路泥泞,给部队行 动带来许多困难。但第4兵团指战员为追上相距百余公里以外的余汉谋 集团,开展追歼逃敌比赛,他们斗志激昂,不顾疲劳,昼夜兼程,穷追 猛打。有的部队为争取时间,边追边吃干粮,有的部队两天才吃上一顿饭。 至16日,在三水西南镇附近追上掩护主力撤退的余部第39军第103师, 迫使该师师长率4000余人投诚,并在四会击溃余部第4兵团部,俘500 余人。17日,在高明县松柏坑歼第39军第147师第441团,俘团长以下 1000余人。19日,在粤中纵队配合下,迫使第39军第91师师长率2700 余人于鹤山县宅梧圩投诚。20日,在云浮东南腰鼓圩歼广东省暂编第3 纵队,俘纵队司令以下官兵1000余人。在新兴东南地区歼第63军一部, 俘1000余人。
20日晚,陈赓获悉撤逃的余汉谋集团尚有一部拥滞于开平、恩平地 区,即令中路、东路向阳江疾进,力求将其围歼于阳江、阳春地区;令 西路从新兴直出阳春,尔后折向阳江,协同中路、东路作战。21日,中 路第41师进至恩平东北的圣堂圩,东路第43、第44师进至开平,均与 余汉谋部的后卫部队接触。23日,西路占领阳春县城后, 一部乘船顺漠 阳江向阳江疾进;同日,广东省保安第3师2000余人在恩平县城东南郊 投诚;暂编第2纵队3000人在江门投诚;保安第4师2700余人在台山县 挪扶镇投诚。
23日晚,西路第42师第125团和第40师第120团进至阳江西北15 公里处的双捷圩时,得知余部第21兵团部和第39军残部当夜宿于阳江以西白沙圩地区,准备在24日晨沿阳电公路(阳江一电白)西逃的情报 后,即连夜抢占程村圩和白沙圩,切断其退路。第120团向白沙圩追击 途中,歼逃军180余人。尔后, 一部乘缴获的汽车,插至海岸边的旱禾 庙,控制了余汉谋集团西逃的道路。24日,东路攻占阳江县城及漠阳江 口的北津港,切断了余汉谋集团往海上逃跑的通道。与此同时,中路由 合山圩向阳江压缩,第38师也进至阳春以南地区。至此,第4兵团经 过8天的追击,终于把第21兵团部和第23、第70、第39、第50、第62 军的残部包围于阳江西南白沙圩至平冈圩东西5公里、南北10公里的地 域内。
25日晨,余部第50军集中3个师向阳江以西方向突围,被已进至程 村圩至大岗坑一线的第42师堵住了逃路。第50军在炮火掩护下,向第 42师第125团阵地猛攻。第125团指战员英勇抗击,连续打退国民党军 的6次冲锋。黄昏,第50军又发起猛烈进攻,突破第4连阵地,第7连 当即由翼侧发起反击,收复第4连的阵地。第50军见多次向西突围不成, 转而向南移动,企图沿海滨向西突围,亦被击退。
26日拂晓,第4兵团发起总攻。十多支突击部队以锐不可当之势, 向阵地冲击。守军丧魂失魄,纷纷投降。少数漏网的向平冈圩以南逃跑, 有的因抢登渡船,被挤落海中淹死,有的被歼灭。当日,两阳地区围歼 战胜利结束,共歼灭余汉谋部第4、第21兵团等部4万余人。两阳地区 作战是一次有重要意义的歼灭战,正如四野前委10月27日给第4兵团 全体指战员贺电中所指出的:“这一胜利对于解放琼崖和解放广西均有重 大意义。”
在两阳地区围歼战期间,第4兵团第15军第45师在粤中纵队配合下, 于10月22日解放江门市。闽粤赣边纵队于24日解放汕头市。在江门以 南海上的国民党军第4巡防联合舰队11艘舰艇500余人,于25日宣布 起义。位于潮安、汕头的第12兵团,见广州、阳江失守,于24日乘船 从海上逃往金门。
阳江、阳春地区围歼战结束后,毛泽东于10月31日致电林彪,并告邓子恢、叶剑英、陈赓及刘伯承、邓小平:“在广西问题彻底解决以前, 邓华兵团(两个军)必须全力镇守广州(主力)、韶州(一部)之线,不 要进攻雷州半岛,更不要攻海南岛。”据此,第15兵团于11月2日作出 以下部署:第43军第129师和两广纵队进至珠江三角洲,第128师进至 曲江、乐昌一线,第127师进至从化、花县、英德、清远一线,分别肃 清余汉谋残部;第44军第130师一部任虎门警备,主力进至广九铁路两 侧及增城地区,第131师主力进至广州至顺德一线,肃清余汉谋残部, 军部及其余部队卫戍广州市。至11月4日,第15兵团和两广纵队共歼 余汉谋残部近4000人,其中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在大小横琴、湾仔, 歼480余人。
第4兵团至11月4日,先后解放云浮、罗定、茂名(今高州)、信宜(今 信宜县镇隆圩)、廉江、化县(今化州市)等县城,歼余部4000余人。
广东战役从10月2日开始至11月4日结束,历时34天,共歼余汉 谋部6.2万余人,其中生俘4.1万人,将级军官17人。缴获各种炮714 门,各种枪3万余支(挺),汽车150余辆,各种枪弹260万发,解放县 城38座。广东战役,是继衡宝战役后,执行毛泽东大迂回大包围作战方 针所取得的又一重大胜利,为解放广西、歼灭白崇禧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12月上旬,广东军区成立,叶剑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,邓华、陈光、 洪学智、曾生任副司令员,赖传珠、林平、冯白驹任副政治委员,辖潮汕、 兴梅、东江、北江、西江、珠江、台山、南路8个军分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